网络环境对于高职文学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是多层次的,理解这些影响机制和冲击机制,可以更加正确地看待现阶段高职文学教育的现状,继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案,引导实际高职文学教育进入到高效化的状态。
一、网络环境对高职文学教育的影响
网络环境在改变高职文学教育格局的过程中,其表现方式是多样化的。结合当前高职文学教育的现状,可以将实际的影响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学生文学阅读素养的提升
网络环境中有大量可以阅读的信息,但是从实际内容来看大多数都是倾向于碎片化阅读的网络新闻素材,很少有与高职文学教育相关的经典著作,这种网络新闻素材存在泛娱乐化的倾向,主要关注于标题的设计,至于实际内容是否健康,其中所传达的价值观是否正确,与高职文学教育的诉求是否吻合,都难以考量,当高职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阅读情境中,自身的阅读就会朝着浅显化和表面化的方向发展,难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思想魅力,这样毫无疑问会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二)影响学生文学语言的运用思维
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表达是信息输出的过程,长期处于网络语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会习惯性地使用网络用语,从而感受不到正规文学语言的魅力的,会渐渐对于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丧失兴趣,与文学著作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些沉淀了千年的文学智慧也因此难以传承下去。很多高职学生在日常表达中喜欢标新立异,将刚刚接触到的网络用语使用进去,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修辞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语言运用思维长期处于网络禁锢的状态,造成不当结果。
(三)影响学生文学审美情趣的发展
如果说网络环境对于学生的初级影响体现在阅读模式和语言运用思维上,那么更加深入的影响就体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难以具备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网络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使得网络文学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在这些作品中,有大量并没有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充斥着非常消极、浅薄的思想,这对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是很不利的。高职学生长期处于这样文学教育格局中,自身文学语言审美能力的退化,也是必然的结果。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文学教育策略
网络环境对于高职文学教育的冲击是多元化的。此时,作为高职文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要懂得趋利避害,寻找网络环境与高职文学教育的共生之策略。对此,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看待网络资源,实现文学教育课程的重塑
网络环境对于高职文学教育的冲击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因此需要在实际的文学教育课程重塑的过程中,将那些优秀的、有益的网络资源渗透到课堂中去,引导实际网络环境与高职文学教育环境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学习《论语》相关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将于丹教授《百家讲坛》中的视频资料作为重要辅助性材料,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寻找更多与之相关的资料,继而使得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联系朝着更加密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深入全面了解实际文学解读之后,对于《论语》的实际文学价值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塑造更加高效化的文学教育课堂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依照上述案例的思路,实现教师自身网络资源筛选能力的提升,使课堂内容得以拓展,确保学生可以在更加有效的文学教育格局中去接触文学,去了解文学,规避网络环境对于高职文学教育环境塑造的不良影响。
当然也需要看到的是,网络资源是多元化的,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对应的原则:其一,要遵循文本原则,如果出现与实际文学历史发展不吻合的资料,就不能将其渗透到课堂,否则反而会混淆学生的有效理解;其二,要遵循附和学生兴趣原则,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找到趣味性强的内容,继而推动实际的文学教育课程体系朝着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向发展;其三,文学教育课程的重塑并非在短期内能够完成,需要教师积极与其他行为主体进行交互,由此产生更加大的效益,提升教学效果。
(二)注重多样化教学,增强学生文学感知和体验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实现对应文学情境的创设,引导高职学生进入到对应的文学形象中去,由此增强对于文学作品的感知和体验;其二,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鼓励学生分角色去扮演实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呈现相对应的情节,在深入理解情节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进入到更加深入的层次;其三,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教师给予安排开放性的文学问题,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去讨论和分析,去收集和整理诸多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对应文学现象的深入探讨,这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当然在单一文学教育课题中,教师还可以集合实际情况,将多种教学策略融合起来运用,这样可以使得课堂的整体氛围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文学感知和体验也会更加理想。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qikandaodu/2020/080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