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韩国文学翻译课程教学思考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当前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外语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在培养外语专业人才时,除了传统的基础性听、说、读、写课程设置之外,正在逐渐加大有关文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当前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外语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在培养外语专业人才时,除了传统的基础性听、说、读、写课程设置之外,正在逐渐加大有关文学、文化、翻译等多元化教学内容的比例。文学是语言、文化等多元因素的结晶,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行文结构变化多端,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思想内涵丰富多彩,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同时进行翻译练习,对外语水平达到中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是培养与历练外语综合素养与技能的有效方式。目前,国内高校将文学及翻译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少见,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文学与翻译学实属两门学科,这样跨学科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科理论及认知基础作为铺垫;其次,完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及翻译绝非一蹴而就,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足以实现深入理解;最后,针对文本的选取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且合理的衡量标准。如果能够设计出一套在文学翻译课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方案,实现课堂内时间的高效利用,达到理想的文学翻译课程效果,无疑能够为外语教学带来一种崭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试图在翻转课堂的思路框架下,对韩国文学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构筑出适用于非通用语,特别是韩国语专业学生的文学翻译课程教学方式。

二、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及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从零起点开始学习韩国语,与很多零起点非通用语的教学模式相同,韩国语的教学同样从基础语音、单词、语法起步,结合听、说、读、写的反复、大量训练,当学生水平到达中级之后,逐步增加文学、文化教学内容。初级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语音、语调的练习及随堂纠正,需要老师进行单词、语法、篇章的讲解与分析。然而这种将大部分学习时间分配在知识点精讲与反复训练上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步入中级阶段以后,特别是在文学翻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力不从心。

韩国语文学翻译课程一般会在学生韩国语水平达到中级阶段时开设,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韩国语思维模式,具备韩国语听、说、读、写基础,依靠自身的知识积累以及课外资料搜索查询能力解决相当容量的知识疑惑。此时继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延续植入文学翻译教学显然是不妥的。

首先,课堂学习内容严重受限,课堂内时间无法高效利用。初级阶段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课本及练习册中,每节课有需要完成的量化指标(如一个单元的课程规定在若干课时内完成),而文学翻译的内容之广博远非一本教科书就能够涵盖的,它涉及的知识层面更复杂和多元。没有课外时间的付出和利用,无法在课内达到理想、充实的学习体验。

其次,限制学生思维能力,造成课程内容僵化教条。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练习这样的由老师向学生传输的单向性模式不符合文学翻译课程的复合性、灵活性格局。文学究其根本是人文素养的凝练成果,翻译则是融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践活动。针对同一文本,不同的人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体会、见解,加之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习惯,这种种排列组合所能呈现的效果数不胜数,绝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主要依靠老师一人的单向讲解,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当于预先设定了标准答案以及学习框架,无法使学生施展才华,阻隔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难以产生思想的碰撞,更加谈不上擦出智慧的火花。

最后,课程无法取得复合型、深层次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谓掌握一门外语技能,并不是达到无障碍交流、沟通就可以洋洋自得的了,单一模式的外语学习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外语人才应该以语言为工具,培养自己追求跨文化、跨学科、触类旁通的高水平素质,实现综合性的人文素养。文学翻译课程的性质正好符合这种培养全方位人文素养的目的,那么,将其限制于课堂当中,不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拓展知识面、增加相关学科理论实践,就无法令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课外的努力积累必然难以实现课内的积极参与,这门课程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基于上述几点原因,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文学翻译课程之中,显然难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翻转课堂思路的导入,能够有效填补空白、避开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翻转课堂推崇的是一种“颠倒模式”,将通常由老师行使的课堂主导权转移给学生。某种意义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课堂之外的工夫远比课堂之内要下得更足。如同蜜蜂从采集花粉到最终酿成蜂蜜一样,学生在课堂之外要广博地阅览群书、收集资料,将资料根据课堂目标进行精挑细选、排列组合,再经过实践练习、亲自动手,辅以后期深加工,最终才能在课堂中展现出精华成分,大家将精心酝酿出的成果汇聚于课堂,师生共同品鉴,从而使思想得到碰撞,知识得以升华,积淀下丰厚的收获和成果。翻转课堂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之外与课堂之内的有机结合,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与互补、共同参与、交相迸发出灵感的生机活力等等,这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qikandaodu/2021/0125/951.html

上一篇:深夜访客(外二首)
下一篇:高校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1313511048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