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璩静斋
《在城里放羊》是皖籍作家沈俊峰先生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版)。翻阅一页页带着墨香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朴质与真诚。
在笔者看来,书中最动人之处,是作者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深沉回望。深潜于尘世生活的种种经历与体验,一经诉诸有形的方块文字,即是带有温度的人生典藏,演绎沉稳从容的入世姿态,让我们能从中读有所悟:人生其实是一场修行,能渡你到梦想彼岸的人,只有你自己。
出身于贫瘠时代的淮北平原的乡村,从小在领受亲近自然、亲近泥土所带来的自在惬意的同时,也领受生活的不易与艰辛。沈俊峰最初对生活艰辛、对人生绝望的深切体验则源自三老爷深夜声嘶哀嚎。三老爷因听信他人言之凿凿地传授“经验”(将糖精水注入瓜蒂,西瓜就会很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种植的西瓜全部烂掉,老人家懊悔不迭,伤心欲绝,忍不住大放悲声。“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男人会这样哭。哭声像一块碎玻璃碴子,无声地刺进了我的骨头里。”(《少居颍州·西瓜》)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那惊天动地、几近绝望的哀嚎还一直深嵌在作者的记忆里,无法忘怀。
少时的这种绝望体验在无形中让他滋生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只自由高飞的鸟。有点遗憾的是,由于摆脱贫穷的急迫心理以及对不可知未来的顾虑,高飞的梦想还是被暂时束缚,初中毕业,他被动地选择念中师这条能改变人生的捷径,三年后,落在大别山的偏僻一角当孩子王,总还是心存不甘,经过努力,报考教育学院,重新开启飞翔之梦,没想到梦被人为恶意地掐破,青春鸟跌落重伤。“从此,那成了一个无法触摸的隐痛,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空瓶子》)如此重创并没有让他退缩,经过两年疗伤,他再次出发,抛弃那个禁锢他自由飞翔的无形牢笼,飞出蛰伏十年的大山沟,去城里寻觅属于自己的梦想。但现实又一次次地对他予以变相的碾压,裹挟着世俗酸腐气的“调动”“编制”将他纯洁而又高傲的心地勒出道道深痕。囿于稻粱谋,这只梦想高翔的鸟曾一度违心地在围城里折翅翻飞,疲于应付无聊的事务,深感虚空与悲凉。他明白自己“最想做的,是用文学编织属于自己的春天”(《心的城》),始终怀揣梦想,不断践行,终于有一天,他让自己站在该站的那个位置上,专心地圆他的文学梦。
潜扎尘世越久越深,越能磨砺他的心性,让他深刻感受生而为人的不易,体悟生活的悲欣本色,这使他在创作中注重于以人性(人情)为支点,来叙写世俗人情百态,尤其注重关注人(特别是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困境。比较典型的作品是《离土的蒲公英》,写乡下的表弟进城打工的诸多艰辛。二十年的生活重压,将表弟由一个翩翩少年磨压成一个背驼、脸黑、身板瘦削的半老头子。但二十年的打拼,也见证了表弟的坚韧,“像一粒随风而来的蒲公英……他的根须已经穿透了坚硬的水泥与钢筋的混凝土,扎进了黑黑的泥里。”表弟是庞大农民工队伍中的代表,作者笔蘸真情,通过写表弟,来反映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里的生存境地。
作为一个由乡入城的人,作者见识了城的繁华,也领受了城的喧嚣,在城市行走已久,他的感受是复杂的:“我喜欢城,却总是想着飞离。我享受着城的繁华,却总是情不自禁地灵魂背叛。”(《在城里放羊》)立足于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大都市,又心心念念记忆中的那个自然、静谧、纯朴之乡,无奈如今的故乡受到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也早已不是昔日记忆中的模样,那里还能安放得下灵魂吗?
然而,灵魂总还是要有稳妥的安放之处的,否则活着便了无生气。好在他青春时期即开始有的那个文学梦想始终还在,它完全可以抚慰、承载孤独的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沈俊峰对文学梦的坚守,也让他颇有收获,收入这本书中的一些作品获得不俗的荣誉,如《离土的蒲公英》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水》获得了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大树连根》获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
沈俊峰在《跋》中自谓:“往前走,不求多远,只求不止。前行,便是梦想。梦想,在路上。”
他的梦还在一直继续。
作者简介:
璩静斋,女,曾用名“琚静斋”,安徽怀宁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教授。始终游离在圈子外写作,借写作慰藉人生。著有《尘埃里开出雪莲》《木兰花》《青青果》《天使的印章》《菜根谭评注》《文学写作教程》《文学场》等作品。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0/0802/471.html
上一篇:柬埔寨将加入《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下一篇:从IT大学走出来的文学逐梦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