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来到句容二圣水库,第一次参加由市文联举办的一个和文学有关的戏剧创作研讨班。那是1984年。我们住宿在水库招待所,周围的村庄都离得很远,没有喧嚣,显得宁静而安谧。院里有冬青,婆娑的修竹,亭亭直立的雪松,含苞未放的玉兰。花圃里开着各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红的像霞,白色的像出岫的云,到处闪烁着鲜艳的色彩!紧靠招待所的东边,就是高高的水库大坝,爬上去,波光粼粼的万亩水面一览无余,远处青山如黛,使人的心境豁然开阔,倍觉神清气爽!我们每天早晚在这里散步,每天都觉得轻松、愉悦。我那时对于写作,实在是很杂乱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甚至连说唱、相声之类的曲艺作品也写,但什么也写不好,就像一条小河流啊流啊,始终不知流向何方。在二圣水库,我是带了一个小戏剧本去参加研讨的。对于戏剧创作,我实在还是个门外汉,研讨下来,作品自然不能过关,改也改不出来,可那时劲头很足,竟然在研讨期间几天之内又重新创作了一个。那段时间,除了讨论修改剧本,还不时有专家前来讲课辅导,也使我有机会结识了当时的贺毅武、杨雪怀、欣士敬等一些名家。我虚心向他们请教,虽然后来我终于清醒意识到自己不是搞戏剧创
作的料子,但也使我学到了许多创作方面的知识,使我最终能够认准目标找到自己的方向去努力。
那次研讨会上的人和事,现在大多忘了,只记得每天都有从水库里捕捞上来的鲜活鱼虾,做成精美的菜肴上桌。中途还用专车送我们去了茅山旅游,乘了一次快艇在万亩水库上游弋。研讨班结束的时候,我将这次活动内容写了一条新闻稿,返回途中投给刚刚开播的镇江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天早晨便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条新闻。也箅是没有空手而回吧?在我写字台的抽屉里,保存着许许多多的证书。这些证书是汗水的收获、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然而,在这些众多的证书中,唯有一张我最感珍贵。我13岁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远离亲人,寄宿在校。学校里有一个很大的图书室,里面有很多的书籍,我仿佛走进了书的海洋。我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啃读课外书籍。可学校有规定,两个星期才能借到一本书,这满足不了我的读书欲望。于是,我就想法子,帮图书室的老师做事:理书,把破损的书面用牛皮纸粘贴好,打扫卫生等。我的行动博得了老师的好感,就能额外借到好多的
书。书读多了也自然有了一些梦幻。我幻想着将来能考上大学,能走进更高层次的学府。
三年初中真正读书只有两年,可在学校却前后呆了四年。回乡以后,读高中已改为推荐上学,我的家庭出身不好,推荐不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我当时的年纪、当时的境遇,打击是巨大的。因为我太想上学读书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在农村种过地,学过蔑匠手艺,也在砖瓦厂干过活,在南京的建筑工地上搅拌过混凝土。尤其是在南京期间,我们是在江苏省公安学校搞建筑,整日里瞧着那些穿着公安校服的男男女女大学生们,在校园里来来往往,幸福地读书、学习、生活,心里真是羡慕死了,直恨自己生不逢时。就在这样的艰苦劳动之余,读书我一直没有停止,我喜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借书、买书阅读,并尝试着写稿。后来,我终于走上了“舞文弄墨”的岗位。我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泯灭我心中的梦幻。改革开放终于迎来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春天,夜大、函大、电大、党校、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各种类型的社会办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1994年,南京师范大学在镇江招考新闻本科班,我积极复习参加考试,最后终于被录取。在三年的学习时光里,南师大教授鄢光让、周斌、苏宏元、方晓红、何言宏、陈莉等老师,精心地为我们面授、辅导,让我真正补上了大学的课程,获得了一张迟到的文凭,也安抚了一颗一直遗憾的心。我后来能够顺利评上职称,又将妻子和孩子的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都多亏了这张
文凭。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0/0817/550.html
上一篇: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颁布
下一篇:深圳后浪看过来!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征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