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从一本书开始分享,书名叫做《我在呼吸和想你》,作者是沈从文、张兆和。
提起沈从文先生的大名,想必大家都知道,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他的文章,他的《边城》、《湘行散记》文笔优美隽永,情感深沉幽远,构建了让人叹为惊奇的“湘西文学世界”。
据说,在1987年和1988年,他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著名的评论家夏志清称他是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她出身名门,家世显赫,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父亲张武龄觉得如果在合肥生活久了,子女会受到当地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决定全家人搬到江苏苏州,后来成为苏州城里的名门望族。
张兆和四个姐妹,个个天资聪颖,兰心蕙质。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而张兆和是四个姐妹中最出类拔萃的,后来担任《人民文学》的编辑,是一代才女作家。
(左起分别为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元和)
《我在呼吸和想你》这本书实际上是沈先生和太太书信往来的汇集。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就开始写情书追求张兆和,这一写就是三年。
还有后来沈从文被怀疑出轨,张兆和负气回了娘家,沈从文又是一封接一封的情书寄到张家,说服了张兆和,两人重归于好。
因此,沈从文被文艺青年称为“世界上最会写情书的人”。然而他们的信件在30年代日军的轰炸中灰飞烟灭了,所以这本《我在呼吸和想你》看到的只是一些只言片语。
比如沈从文说:“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他还说:“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他甚至说:“但一个人心中倘若有个爱人,心中暖得很,全身就冻得结冰也不碍事的。”
心理学家总说,女人用耳朵谈恋爱。其实,女人是喜欢听温柔的话,看温柔的信,交往温柔的男人。
在这本《我在呼吸和想你》里,沈从文真是一个温柔、真挚又有才情的男人,太可爱了。很多女人看了这本《我在呼吸和想你》都会喜欢上沈从文。但是饱受争议的,关于沈从文在婚内出轨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和张兆和之间发生了什么情况?他们的婚姻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文革时的张兆和、沈从文)
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天壤之别,双方的人生态度并不相同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里,有一段经典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没有这段词句中描述的这样美好。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显得“门不当、户不对”。
沈从文出身低微,他的家乡在湖南湘西凤凰,穷乡僻壤的地方,小学都没读完,就孤身一人到北京开始了“北漂”。他渴望上大学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入学考试没能通过,只好在北京大学做个旁听生。
张兆和,出身名门,是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父亲是教育家张武龄,母亲陆英是大家闺秀,出自名门望族。张兆和的父母结婚时,曾举办过一场真正的世纪婚礼,光是抬嫁妆的队伍便从合肥市的四牌楼一直延伸到龙门巷,足足排了十条街。最要紧的是,张兆和不仅年轻貌美、气质出众,身边还环绕着一堆追求者。
婚姻的幸福,需要很多基础,而“门当户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婚后,短暂甜蜜后,由于两人成长背景的的巨大差异,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的差别,在柴米油盐的打磨下,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
新时期,沈从文的作品被批为“桃红色文艺”后,沈从文固执地不肯改变。而张兆和却迅速穿上列宁服,开始融入新时代。
这种分歧,加速了两人感情的恶化。此后的沈从文和张兆和便很少在一起了,两人都在北京,却住在两处。沈从文每天吃了饭便走,儿女满室,竟然也没几句话要说。
“强扭的瓜不甜”,幸福婚姻的基础是要“彼此相爱”
沈从文和张兆和刚认识的时候,家境贫穷、内心自卑的沈从文少言寡语、木讷忧郁,就是一个落魄文人的形象,张兆和大小姐是看不上沈从文的,就连张兆和的二姐都说,追求张兆和的人如果排起队,沈从文最多算是“青蛙13号”。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0/081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