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关于“去鲁迅化”,诺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去鲁迅化”指的是将鲁迅的作品从教科书中删除移走。对于广大工作党来说,鲁迅是少年时期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阴影,教科书里那大片大片的熟读并背诵全文,那当之无愧的背

引言

“去鲁迅化”指的是将鲁迅的作品从教科书中删除移走。对于广大工作党来说,鲁迅是少年时期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阴影,教科书里那大片大片的熟读并背诵全文,那当之无愧的背诵王者,那拗口的文字,艰涩的隐喻,内涵的阅读理解。但是在高喊“去鲁迅化”的现在,大家又不舍得鲁迅了。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这些履历只要上过学的都知道,顺便连他家里人,他弟弟,他老婆孩子,他老师学生……等等八卦都了解周树人笔名无数,19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使用了鲁迅的笔名,这也是他最为广泛认知的笔名。他是世界十大文学巨匠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鲁迅与教科书

鲁迅的成就很高,评价也很高,他行文辛辣又不失关怀,是以笔为刀的斗士。其实鲁迅的文章,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被编入了教科书。民国时期,各地教材都不太统一,但饶是如此,短暂的民国时代,各版本的教材里也收了20篇鲁迅文章。大家耳熟能详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雪》、《一件小事》,都在其中。

伟人也很推崇鲁迅,他亲口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并希望青年人多读鲁迅。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先生说”,是所有人的口头禅。有趣的是,在某个阶段里,“先生”这个词汇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因为它带有腐朽落后的味道,大家彼此称同志。但鲁迅是特例,鲁迅可以叫先生,那是怀抱着最高的敬意的。

不但我国的教材有鲁迅,外国的教材也有鲁迅。日本通行的六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全都收录了鲁迅的《故乡》。改革开放后,鲁迅的文章虽然在教科书中逐渐减少。但还是很多!这就是以往教科书中的鲁迅。我们哪个人没在语文上看鲁迅作品啊,我们哪个人没有面对那许多背诵并默写的作业和考卷啊。然后考试的时候还有各种阅读理解。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是啥意思。所以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学生党叫叫苦也正常,但是学生总是要背文的,没有鲁迅文章也要背文言文和诗词,反正都是要背,起码鲁迅还是白话文嘛,虽然民国年间的白话文也自带繁琐,但白话运动还是鲁迅带头提倡和兴起的

学生时期读鲁迅,最明快的是他回忆散文中的童年影像,因为有共鸣。在课桌上刻早字啊,去草地里抓蟋蟀啊,和朋友去游湖看社戏,这些大家既能理解,还能引发模仿。至于鲁迅那些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人生旅途的感悟,大世界下小人物的态度,很多孩子都不能完全理解,毕竟这些东西对于和平时代下的少年儿童来说确实缺少接触。

而且鲁迅先生用的是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行文和现在的口语化文字已经有了很大区别,读来拗口也是真的,还那么多!但是长大以后,鲁迅的文字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在脑海中,大家这才发现,鲁迅的文字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含义,这些东西每每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指引前进。这个时候往往就很感激老师,当年逼着我们去背诵全文,想起来才明白什么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少年时只觉得少年闰土可爱,不懂鲁迅为什么去写那怯懦畏缩的中年闰土。工作以后,虽然早已不是旧社会,可是每每想起,也会叹息一番社畜的不易。少年时看鲁迅给父亲找千奇百怪的药引子,只觉得新奇好玩。年纪渐长,才明白其中蕴含的艰辛,和被打击后的不忿。鲁迅轻飘飘的说因为老人喝药无用,庸医耽搁了病情才萌生了学医的思想。

现在想来该是遭受了多大的负累。而他在直面各种丑恶后,又弃医从文,是见识了何等惨淡的现象。这些都是儿时领悟不到的,但如果学生时期没有深刻记忆,毕业以后也很少有人会去特别看鲁迅了。但是如果儿时无法尽情理解,是否又真的有必要在儿童时期就吸收鲁迅文化呢。没看大家现在想起鲁迅,都开始给他恶搞,做表情包,或者加一堆没说过的名人名言。

但可能以后的孩子连表情包都不给鲁迅做了,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鲁迅了。2017年开始,语文教科书中,小学课本只录入2篇鲁迅作品,初中录入6篇,在高中课本里,鲁迅的出现越来越少。胡适曾经批评过鲁迅,说他不披甲不战斗,只知道骂人为乐且以此为生。骂了这个骂那个,骂完了也拿社会现象没办法,那不就是瞎骂吗。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0/0928/700.html

上一篇: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TOP100-英语语言文学
下一篇:汪文学副厅长来铜开展红军长征 历史文化步道调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