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时期《人民日报》对苏联文学形象的宣传
张 帅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州 )
摘 要 在1949年至1959年的中苏友好时期,《人民日报》通过大量的报道向国内宣传苏联的文学形象。然后,《人民日报》对苏联文学形象的宣传存在简单化报道的倾向。这一现象的产生是规范新中国文学的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无产阶级文学榜样的树立以及“双百”方针的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对《人民日报》如何在宣传基调上回应当时社会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
关键词 《人民日报》 苏联文学 宣传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8-03
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新中国与苏联在1949年至1959年间大体上保持着友好关系。为巩固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人民日报》在宣传苏联形象上做了积极的努力。苏联的文学形象作为苏联总体形象的重要方面被纳入《人民日报》的宣传视野之中。通过对中苏友好时期《人民日报》关于苏联文学报道的考察,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影响宣传基调的政治社会因素,以期从该视角认识《人民日报》是如何在宣传基调上回应当时的社会。
一、《人民日报》中的苏联文学形象
1949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珍贵的经验》的报道。这篇报道首先指出从十月革命以来的一段时间,苏联所面临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对苏维埃政权的冲击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文艺思想混乱局面相似,而当时苏联大部分作家都围绕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这个共同主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是苏维埃政权对文学界积极引导和有效改造的结果。因此,“回顾一下十月革命时代苏联文学所走过的道路以及学习它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应该是件很有益的事情”。接着,报道认为十月革命时期的苏联文学有两大成功经验:一是“确立无产阶级和党对于文艺的领导”。该时期苏联存在的文学团体、宗派的斗争和创作问题上的尖锐冲突,正是由于有了无产阶级和党的领导,使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才获得了良好的解决,“才有了胜利的前途”。二是对文学创作方法的规定。这种文学创作方法即是后来被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1]。
《珍贵的经验》是《人民日报》关于苏联文学的一篇重要报道。因为其所指明的十月革命时期苏联文学的两个经验是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对苏联文学报道的两个重要主题,也是《人民日报》向读者展现的苏联文学的两个中心形象: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创作的根本原则。
1.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苏联文学形象。1951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1925年6月18日俄共(布)中央《关于党在文艺方面的政策》的决议。在编者按中,特意提到“这个决议中所提出关于党领导文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在今天仍有现实的教育的意义”[2]。的确,“‘决议’的重点,也是占篇幅最多的,是对党在科学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的领导权问题,以及由此决定的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做了正确的规定”[3]1088。《关于党在文艺方面的政策》对俄共(布)在文学领域中的领导权作了谨慎而明确的说明。其中说道:“无产阶级应当保持、巩固、日益扩大自己的领导……在文艺领域中夺取阵地,同样早晚应当成为事实。”但是,要获得对文艺领域的领导权是“比无产阶级正在解决的其他任务更复杂难得不知道多少”,这是因为虽然“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能锻炼自己完成胜利的革命,给自己造就斗士和领导者干部,并给自己造成政治斗争底卓越的思想武器”,但是工人阶级“不能造成自己的文艺、自己的特别艺术形式、自己的文章风格”;虽然“无产阶级手中现在已经有对于任何文学作品底社会政治内容的正确标准,但是它对于艺术形式的一切问题却还没有同样确定的回答”。基于上述情况,俄共(布)应当领导文学界并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关于对待“同路人”作家的态度,对待无产阶级作家的态度,对待各种文艺集团的态度等等[4]。
1954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苏联文学的现状与任务》一文,这是苏联作家协会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尔科夫在1954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召开的重要背景是斯大林去世后,一批作家率先突破了长期以来苏联文学中的“无冲突论”和“粉饰现实”的创作风格,出现了突出人物个性、释放被压制的自由、描绘生活真实状况的文学创作倾向,这种新的动向被称为苏联文学的“解冻”。文学界的“解冻”与斯大林时期苏联文学的发展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为了把文学界出现的“解冻”情绪和行为控制在苏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苏共中央决定召开作家代表大会。基于这样的背景,《人民日报》刊发《关于苏联文学的现状与任务》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人民日报》希望再次强调苏联的文学是苏共领导下的文学。《关于苏联文学的现状与任务》在总结过去二十多年的文学工作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指出文学界“依靠共产党的坚强而英明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5]。这意味着文学界应当继续坚持苏共的领导。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0/1022/805.html
上一篇: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接受教育部师范类
下一篇:欧洲现代派文学之十:劳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