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乡村被认为是中国当代作家表现最为优异的场域。波澜壮阔的农村社会变迁,给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乡村孕育出了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中国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作。2020年,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刻改变了中国乡村面貌,拥有漫长农耕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了渴盼千年的梦想。
伟大的历史进程,凝聚了巨大的智慧、心血、情感。脱贫不仅仅是物质、经济上的,更是观念上的,思想上的。全方位的社会提升和时代巨变,蕴含着生动的情感和大地上的故事,值得书写。文学是时代的呼吸,“文章合为时而著。”国宝“何尊”内胆底部铭文“宅兹中国”,凝聚着国人的安居乐业的深沉心愿。如今,这个心愿可以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实现,作家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优秀的作家对时代的变化往往有着敏锐的认知。一流的作家,也不会游离于巨大变革和现实生活主流之外。身为伟大变革在场者、参与者的作家们,用文学的方式助力这一伟大的工程——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塑造脱贫攻坚典型,记录脱贫攻坚实践,以文学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助推脱贫攻坚。
为时代留下“信史”
作家如何更好记录和表达好这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巨变与时代新变,写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兼佳的作品,为时代留下“信史”?对每一位有追求的中国作家,不管是智识,还是笔力,都是一场大考。
2020年7月15日上午,在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勉励作家们要真正深入农村生活,发扬乡村题材写作的优秀传统,写出“新时代的《创业史》,登上新时代的文学新高峰”。
一个作家如果想对这个时代的乡村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知把握,就不能局限于文学的象牙塔之内,而要深入到更广阔的社会,关注多领域的丰富知识。这在铁凝看来,“既是一个态度问题、责任问题,也是一个能力问题、方法问题。写一个在乡务农或外出务工的农民,我们是否对他的日常行动了如指掌?能否为他的收入支出算出一笔细账?事实上,我们对人的理解、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恰恰就建立在这些看上去枯燥乏味的细节上。这就要求广大作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觉结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除了身入,更要心入、情入。真正伟大的作家,他的力量正在于其个性的宽阔,他有能力爱自己,更有能力、有热情去爱他人,能够在情感上深刻地贴近人民。”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脱贫攻坚题材的文学创作,考验的不仅是作家们对纷繁生活和世事变迁的把握能力,更考验着作家们对于时代的理解能力。作家需要有宏大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既从国家大事中看到凡人小事,又能反过来以小见大,准确地寻找和刻画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要将脱贫攻坚中的人和事凝铸成优秀文学作品,在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文学评论家何向阳看来,首先要具备讲好故事细节的能力,“好故事必须要有好的讲法与之匹配,好的讲法才能够传达出好故事的精髓。如何讲好发生在今天中国的乡村巨变故事,是对当代作家的一个巨大考验。优秀作品不仅能让世界读者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能让他们领略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谈到具体努力的方向,何向阳提到,田野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此之前要大量掌握被“调查”的“田野”的历史变迁,社会学、人类学、环境学的各方面知识储备是做好田野调查的基础。但最关键的还是到现场,去和鲜活的生活对接,和奋斗中的人民一起。简单的接触还不够,而是要与人民心心相连,使“我”与“他们”在共同的相处中最终成为“我们”。
用文学书写脱贫攻坚,并不是一件易事。避免流于表面化,避免程式化,艺术化展现其中人物的心灵褶皱和精神世界,需要下细工夫。四川作家马平动笔写《高腔》之前,有过认真掂量,“我知道这是重大题材、宏大主题。但我同时也知道这是一个难活、细活,需要像脱贫攻坚本身一样做一番绣花功夫。我还想说的是,一部主旋律作品如果忽视了文学性、艺术性这些根本的要素,那是无论如何也起不了高腔的。”
马平结合多年前对川北薅草锣鼓民俗的调研经验,以及自身在家庭中受到的川剧熏陶,将川剧、薅草锣鼓等地方文化和民俗融汇于创作中,写出了《高腔》这部小说。不仅人物鲜活、富有典型意义,而且富有地域文化的底蕴与厚重。锣鼓,布谷,火把,万年台,迎贤店,月季,红瓦,七里香,唱歌郎,红鸾袄,花田,仅仅从小说《高腔》里的章节目录,就可以发现小说里浓浓的传统文化味儿。这部在《人民文学》2017年8期发表。后被改编为同名话剧在省内巡演。2018年3月,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入选第十批优秀川版图书,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提名奖,入选2019年“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获奖多多。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1/0422/1138.html
上一篇:阿拉伯近代文学之一:概述
下一篇:牡丹江市教育六园:党建+“感受阅读精彩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