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北京时间10月7日,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授予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因为他“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是坦桑尼亚的小说家,他最著名的小说是《天堂》(Paradise),该小说入围过《布克奖》。
这也再次验证一个规律:不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曾先获得或者入围过其他重大的国际文学奖项。所以这些文学奖项,也是诺奖的一个风向标。比如,2017 年和 2018 年的诺奖得主都曾摘得布克文学奖或布克国际文学奖殊荣。波兰作家奥尔加 · 托卡尔丘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布克奖官网称,是国际布克文学奖发掘了托卡尔丘克,更广泛的世界文学圈才注意到她(奥尔加 · 托卡尔丘克)。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出生于1948年,在桑给巴尔岛长大,20世纪60年代末以难民身份去往英国,主要用英语写作,作品始终以难民为主题。古尔纳目前已经出版十部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离开的记忆》(1987)、《天堂》(1994)。
1980 年至 1982 年,古尔纳在尼日利亚巴耶罗大学卡诺分校任教。1982 年,他搬到肯特大学,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是英语系的教授和研究生课程主任。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写作和与殖民主义相关的话语,尤其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话语。他编辑了两卷关于非洲写作的论文,发表了许多当代后殖民作家的文章,自 1987 年以来,他一直担任 Wasafiri 杂志的特约编辑。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后,都是一次更精准科普诺奖知识的好机会。有几个时常在媒体上被误用的提法和概念,也经常被提及。比如负责评选和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是瑞典学院,而不是想当然的瑞典文学院,也不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或者瑞典皇家学院。1786年,在法国接受教育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模仿法兰西学院创立了瑞典学院,连宗旨都跟法兰西学院相似,以保证瑞典语言的“纯洁、力量和庄严”。1901年起,瑞典学院被委派了另一个重任,那就是负责评选和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学院的院士现有18人,终身制,各院士历史和背景均不同。瑞典学院不只有老头,也有女性,也有年轻的院士,他们未必都是文学背景出身。院士们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整个流程是这样的:每年18名院士中有5人担任诺贝尔文学奖初选委员会。评委会每3年换届一次,也可以连任。
每年2–5月,5人评委先从全球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20多人,把名单给18人院士。而所谓“提名”,由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各国文学评论家等提供名单。5月底,这5名院士再遴选出决选名额,通常这几位作家来自不同国家,有时候甚至不同大洲。6月,院士们都放假过“暑假”了,在这个“暑假”中,18名院士的作业就是看决选作家的作品。一直到9月,18名院士回到斯德哥尔摩开始开会,通常用数周时间完成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最终获胜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1/1007/1406.html